查看原文
其他

【韶关古村】犁市镇沙园村

韶关史志
2024-10-10


沙园村村口(浈江区史志办供图)


沙园村位于浈江区犁市镇西部、武江河的两岸,距离镇政府约4千米,2022年全村总人口2785人,总面积7.8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32平方千米,林地面积3.26平方千米。该村位于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有明显的湿热和干冷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1℃,全年有霜日14天,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地形属高丘陵地带,地势较为平坦。2006年韶关市“7·15”特大洪灾使整个村遭受重创,全村房屋倒塌占95%以上,现全村95%以上的农房均为2006年水灾后重建的。


沙园村村民主要是于明代从江西南迁至该地形成村落,原本为一个自然村落,后随着人口繁衍增多,住户较为分散,便从沙园村逐渐分离出来9个自然村,分别为:井头村、中心村、西门村、榕树村、河边村、上村、下村、渡头山村、东可村,沙园村也由此不断发展扩大为行政村。主要姓氏有成、莫、李姓。第一大姓为成姓,明初从江西吉安迁移至沙园村;第二大姓为莫姓,明末从江西大码头迁移至沙园村。世居村民皆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语言为客家方言。


沙元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为“划龙舟”,当地又称“扒龙船”(客家话),此活动在浈江、武江流域流传了近千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初七举行。犁市镇原属曲江县辖,据清光绪《曲江县志》载:“五月五日端午,包粽子,插菖蒲、艾叶、稔花,洒雄黄酒,以御毒虫,书符挂钟馗像,以辟邪厉,妇人簪艾,小儿女捣凤仙花染指甲,佩八卦彩符,系长命缕,正午祀宅神,开筵赏,午市息阛阓半日,观龙舟竞渡”。“划龙舟”在当地民间有很大影响力,每到端午时节,在外的村民纷纷回村参加活动,各村选出身强力壮、有经验者组成龙舟队,择吉日开展划龙舟活动。龙舟,当地又叫“龙船”,长二十多米,宽一米左右,用杉木制成,较轻,分为龙头、龙身、龙尾、舱、舵等,船上还有用来调节龙船刚柔的龙筋,用来掌控方向和划船的桨,鼓舞士气的鼓、锣等。船上的人共有34—41人。其中,1人指挥船只、1人打鼓、1人敲锣,掌舵的人一般有2名;30—36人坐在中间划船。“划龙舟”包括龙船下水、采青(艾草、菖蒲、丝茅、带叶的竹枝等)、行亲戚、竞渡、吃龙舟饭、放丝茅船、龙船上岸等流程。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俗传统,韶关市政府积极组织每年一度的龙舟赛,并于2011年将犁市划龙舟习俗被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定沙园村村民、浈江区犁市镇龙舟协会会长莫冬林为浈江犁市划龙舟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沙园村的龙舟队参加过很多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此外,沙园的“赶庙会”也是富有沙园特色的民俗传统。每年的重阳节,沙园村村民都会前往沙园老庙参加庙会,也有外村村民和韶关市区市民前往参加的,同时还不乏远道而来的乡民慕名前往的。庙会由村里管事的老人主持,主要是以唱歌跳舞和唱戏等形式来展现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村民风采。

沙园村村民进行龙舟训练(浈江区文化馆 供图)


沙园村历史悠久,保存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沙园老庙盘踞村东北隅,由成姓、莫姓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2010年由村委会发起捐款重修,目前保存较为完整。该庙坐西北向东南,硬山顶、抬梁穿斗式、砖木结构,为三开间二进布局,面阔10.85米,内深25.5米,面积283平方米。首进正脊隆起,有雕花纹饰,侧脊人字封火山墙,前后起翘部位均有雕刻。正面屋檐下有锯齿状风檐板,屋顶下梁架皆有雕刻纹饰。正门前设圆柱一对,石柱础上圆鼓中八边下方,四面雕花。两侧山墙前壁上部有石雕。正面墙体及山墙外侧上部都有壁画。首进内有圆柱一对。首进后设天井,为青砖铺底,四周用石条构筑。第二进为抬梁穿斗式九架梁。有圆柱两对,为金柱、后檐柱。金柱柱础与正门前柱础相同。后檐柱柱础形式也相同,但规格较小。正厅上方的横匾上书有“万古恩波”四个大字。前檐柱为青砖砌成,方形,其上有雕花,雕花下是对联,上联为“集玉振金声耿耿精灵存万古”,下联为“福善人君子洋洋德意荫千秋”。第二进后原设神龛,已无存。庙门口有一棵树龄约260年的雅榕,树干粗壮,枝繁叶茂。为过往行人提供乘凉之地。沙园老庙是浈江区保存较好、较有特色的村庙,时有附近信众来祭拜祈福,每年的庙会是当地颇负盛名的祭祀文化活动。

沙园老庙

(浈江区史志办 供图)




村中有水井数口,其中保存较好、最为著名的是沙园古井。该井地处沙园井头自然村,修建于民国3年(1914),为浈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井身由石灰岩石构筑而成,圆形;井沿也为石灰岩石构筑,上圆下方,有唇。井沿内径0.78米,高0.56米,唇厚0.14米,井台石灰岩石铺成,长4.4米,宽4.1米,面积22平方米。井西北二米有碑刻一块镶嵌在洗衣台侧,为“民国三年”立碑。

沙园古井

(浈江区史志办供图)


在沙园河边村,现存有两座民国时期修建的两层建筑,青砖木瓦结构,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民国时期为村民赶集的地方,各种商品货物在此地会合,村民可以在此买到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也可以把自家的一些物品拿到这个集市里换钱。这个集市曾经盛极一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子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密切,这个小集市就被淘汰了,这两座建筑物也随之荒废。从楼外看可以看出村民曾经对其进行过修复,目前保存较好。


沙园村有清代砖墓一座,系村中先祖成国荣的墓位。该墓地坐西北向东南,墓葬为五座坟丘东西向排列组合而成,面积 111 平方米。以右手第二座坟丘为主,其右一座,左分布三座。主坟墓面方形分两层,以青砖砌成,上层顶部圆形。墓碑为“皇明待赠大德望孝慈勤俭讳荣翁成老大人之墓”,上款是“始祖讳国荣公距生于大明正德三年”,下款为裔孙成九科等立,“道光一十七丁未年”重修。其它四座坟皆无墓碑,且墓面顶为拱形。墓地墓面、墓出手皆是青砖砌成。该墓为浈江区现存较完好的有确切纪年的清代墓葬。

沙园村成国荣墓

(犁市镇政府 供图)


在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历史长河里,位于沙园村的广东儿童教养院曾在烽火岁月中立下了不朽的丰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今的沙园小学教学楼为吴菊芳女士所捐建,内辟有“广东儿童教养院史料陈列室”。

位于广东儿童教养院遗址——沙园小学的菊芳楼

(浈江区史志办 供图)



如今的沙园村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容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在浓郁的古村风味中,处处洋溢着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镇村尝试摸索虾稻连养基地,着力规划打造农旅观光项目,大面积拆旧复垦,推动土地流转,让村民更好地发展种植农副产品。2020年,沙园村成为韶关市农民丰收节浈江区主会场,举办了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农业“嘉年华”,同时被纳入韶关市农旅线路,“玩”上了农业+旅游的新路子。

村中民房与农旅种植田地相映成画

(浈江区史志办 供图)


来源:浈江区史志办供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韶关史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